有朋友問,爲什麽喝了酒以後會口幹、頭暈?特別是喝多了第二天會頭疼,都表示“太上頭”了!
我有時候就跟他們開玩笑,喝了酒不頭暈,那叫喝酒嗎?(一陣爽朗的笑。。。)只要是喝酒,喝到一定量就會頭暈,這個是正常的。我們首先需要厘清一個概念:
什麽是“上頭”?
頭疼頭沈,叫“上頭”,頭暈是酒精的作用不是“上頭”。那爲什麽有的酒喝完了會“上頭”而有的酒不會?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
什麽物質會導致“上頭”?
導致“上頭”的物質實際上有兩種:一種叫乙醛,一種叫高級醇。這兩種物質通過不同的作用,分別使頭部的血管及神經發生變化而導致頭疼。而衡量“好啤酒”的標准之一,就是喝了不會“上頭”!
好啤酒如何能做到喝了“不上頭”?
從工藝上來說,好的啤酒在釀造的過程當中,會有兩個處理:
处理一、把乙醛和高級醇的含量降到较低
我们说的是降到较低而并不是完全消除。为什么?因为啤酒是一个醇、醛、酸、酯加上二氧化碳一个平衡的整体,这种平衡使我们感受到啤酒的美好风味,如果缺少乙醛和高級醇,啤酒就失去平衡,那种风味我们是不能忍受的。
處理二、醇酯比例適當
什么叫醇酯比?就是高級醇和酯类的比例要合适,因为酯类有舒缓血管的作用,能使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抑制头痛的产生。
最佳處理是醇和酯的比例合適,醇高了的話可以同時把酯也提高,維持相應比例,這樣反而不會頭疼。控制醇酯比是屬于釀酒的水平問題。
对原料、糖化、发酵、后储以及灌装等工艺有良好的把控。好啤酒一定要用好原料、好的酿酒师设计出完美的工艺,还要有合适的后储时间、压力。有的萝卜快了不洗泥,啤酒本来应该发酵周期30天,结果十几天就出酒了,那么高級醇和乙醛的含量自然也就控制不下来!
所以酒好不好和其他的产品判断是一样的,一定是正规厂家、技术人员良好的操作和规范检测,然后不断的调整它的工艺,才能达到这种要求。为了品控,一般啤酒厂技术中心会配备全面的检测仪器,可以测定PPM级风味物质。高級醇、乙醛都是批批检测。
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我们曾经把技术中心酿的酒和某大型啤酒集团生产的酒一同检测,我们的啤酒浓度是13度,与大型酒厂8度的啤酒乙醛含量几乎是一样的,都是5个PPM。所以我在喝酒的时候,宁可喝我们的13度,也不去喝8度,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等滲透壓的问题。有了“检测”这双眼睛你才能不断的去改进,才能把乙醛和高級醇的含量降下来。但是检测仪器比较昂贵,一般的精酿工厂投入上有门槛,并且对操作要求比较高,要么操作不了,要么数据不准确。(有检测需要的可以聯系我們)
乙醛是使血管扩张产生阵发性的头痛,位置在头的前部。高級醇会使神经系统发生问题而产生头疼,位置在后脑勺。
所以大家在喝酒时根据头疼的位置就可以验证这个酒到底是乙醛疼还是高級醇疼,如果整个脑袋都疼,就是酒的工艺有比较大的问题。
有這些不適狀況是不是說明啤酒質量有一定的問題?我認爲——是的!好的啤酒是等滲透壓的飲料,什麽叫等滲透壓?就是酒液進入身體後,應該是既不會給你的血液大量補水,也不會奪水,但在你需要的時候能迅速補水,這就叫等滲透壓。
我們做的精釀啤酒,酒精度、離子含量各方面處在等滲的狀態下,喝了以後,在人體內不會給你的血液補水,既然不補水,血液經過腎以後,排出的水量就很少,喝一晚上精釀啤酒,上廁所可能就兩次。而目前大衆化的啤酒,麥汁糖度一般是8度,含有的水分就比較多,所以可能得上四五次,甚至是五六次廁所。
大衆化的啤酒進入人體後,體液內會充斥大量的水分,此時血液濃度比較高,水分就會浸透到血液內,同時也帶入大量的離子,血液經腎處理後水分會排除,但是有一部分離子是排不出去的,就會導致血液的濃度開始上升,當飲酒停止了,沒有水份來源,血管裏邊的離子濃度越來越高,就需要奪水,從哪裏奪?只好從你身體各個部分的毛細血管去奪,例如眼窩、兩頰、皮膚等。
所以爲什麽有的人喝了酒以後,第二天起來睜不開眼,臉頰發幹,整個身體不在狀態,喝大量的水還沒有首次排尿。就是所有補充進去的水分都在往血液內滲透,使血液的濃度和體液裏的水份恢複正常。所以說這種非等滲(奪水)的啤酒會使你的身體第二天産生巨大的不良反應。而處于等滲狀態的啤酒,哪怕是酒精度高一點,喝的多一點,第二天身體會非常舒服,沒有不良反應。
如果喝了一款酒會導致頭疼、口幹這些症狀。大家就可以判斷這一家啤酒的生産技術水平不咋地。好的啤酒,特別是我們對精釀啤酒的要求是:喝完了以後第二天身體舒適!
咨詢熱線
0531-8816-1566